九游娱乐动态
九游娱乐平台:聚链成势湖北造船动能澎湃
5月17日,2024“制造翘楚”产业链供应链对接活动船舶工业专场对接会在武汉举行,通过对接活动,湖北船舶工业进一步畅通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促成邮轮游艇学术委员会组建、船舶智能制造产业合作、武穴绿色智能船舶制造基地招引、批量化绿色智能船舶和无人游艇等一批重大项目签订,为推动船舶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创造机遇。
“湖北制造已经成为我国绿色内河船舶的闪亮名片。”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秘书长王俊利在活动现场盛赞湖北绿色智能船舶产业的发展优势。
“近年来,湖北自主研发全球载电量最大的纯电动游轮的‘长江三峡1号’,实现了零排放、零噪声、零污染;‘湖北造’电动船舶核心动力系统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记者在活动现场获悉,湖北省内共有船舶总装建造企业51家,配套企业300余家,形成了包括上游船舶设计、原材料加工、配套零件和系统生产,中游船舶制造,下游航运、工程总包的完整产业链条,具备了20至1300客位客船、万吨以下运输船、全品类绿色智能船舶制造能力。中船集团所属7个研究所8个总装、配套厂布局湖北,在船舶研发、设计、制造等领域行业领先。
湖北建有以汉江国家实验室为引领,全国重点实验室、湖北东湖实验室为支撑的船舶领域科技创新体系,拥有船舶领域院士6名、船舶大师11名,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海军工程大学3所高校船舶专业实力全国领先,每年培养的船舶人才占全国总数1/3以上。
“目前,湖北省形成了以船海高校、研发设计院所、关键配套企业、总装建造船厂为主体的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王俊利表示,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邮轮游艇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邮轮游艇自主设计、自主建造和自主配套的水平,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拟将“游艇设计学术委员会”重组为“邮轮游艇学术委员会”,挂靠单位为武汉理工大学,整合协调国内外邮轮游艇领域科技、教育、人才资源,为我国邮轮游艇产业自主发展提供可靠科技支撑。
活动现场还宣布了船舶供应链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正式上线。据悉,该平台提供集采营销、技术服务、人才匹配、资源共享等四大功能,已有超300家企业入链。未来,将完善补贴政策申报审核功能,丰富能源配套保障、船舶拆解、智能航线、船员培训等全生命周期服务,预计船用设备、耗材等平均采购成本降低8%,建造成本降低10%,综合成本下降5%。
5月16日,湖北合创重工有限公司(简称“合创重工”)为国家能源集团航运公司建造的国内首艘10850吨级的甲醇双燃料综合电力推进内河散货船“国能长江01”顺利下水。与同尺度机械推进船相比,该船燃料成本将节省26%、碳排放降低11%。
“是湖北长江船舶供应链公司加持,给了我们签下这些订单的底气。”合创重工执行董事王伶俐告诉记者,尽管合创重工是湖北省最大的民营造船厂,年造船能力160万载重吨,年产量可突破200艘以上,但受限于订单配套流动资金不足,外国船东的订单摆在面前也不敢接。
2023年11月,湖北港口集团牵头构建湖北绿色智能船舶供应链体系,联合武汉、黄冈、荆州、宜昌等地组建了湖北长江船舶供应链有限责任公司,为产业上中下游提供数字化信息、物流、金融、贸易、科技等多元化供应链综合服务。
“船舶制造业需要大量资金,湖北制造企业中小企业比较多,很多民营船厂厂区在沿江的滩涂地,他们只有土地的使用权,向银行贷款时会出现抵押物不够的情况。”长江船舶供应链党公司董事许正山告诉记者,“我们对入链企业进行过严格的尽职调查,银行通过我们和船厂共管账号发放贷款,我们掌握每一笔资金的流向,有了我们的‘背书’,提高了船厂的授信额度,在保质保量造船的前提下,还能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
组建6个多月以来,湖北长江船舶供应链有限责任公司参与创建湖北省绿色智能船舶制造业创新中心,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引导入链企业超200家,研发3种内河绿色智能标准船型。
“平台提供的要素聚集、集采营销、产能整合、金融服务等功能,助力我们扎根长江、走向远洋。”盛懋船业相关负责人坦言道。
据悉,平台入链企业新增绿色智能船舶订单48艘,总造价约14.2亿元(在建26艘,造价9.55亿元),意向洽谈订单51艘,造价20亿元。与武钢等配套企业签订一级代理协议,实现集采业务1.98亿元,开展8条船融资租赁服务。
“过去半年我们已经集中向武钢采购2万吨钢板,价值8000万元,供给4家链众企业,钢厂、船厂均因此受益。”许正山介绍,随着平台运营日趋成熟,集采规模不断提升,原辅材料和设备的成本最多有望下降约8%。
“钢板、油漆、电缆等物料成本占造船成本约30%。”合创重工采购经理冯进科说,加入长江船舶供应链后,受益于平台集采优势,这些生产物料的采购成本下降了2%以上。
“‘入链’不仅为我们解决了贷款难题,降低了成本,在他们的技术支持下,交船周期也缩短了。优势增强了,订单自然来。”王伶俐坦言,加入长江船舶供应链,相当于获得了“官方认证”,有了平台给予的增信支持、联合接单等助力,合创重工在金融机构和外国船东面前底气更足。如今,合创重工不仅实现了国内订单稳步增长,还吸引欧洲、东南亚、中东等地船东前来洽谈合作,预计今年产能将大幅提升至90万吨、产值剑指百亿。
“让黄金水道产生黄金效益,让‘鄂版’新质生产力动能澎湃。”湖北港口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付明贵表示,未来将在湖北省内长江、汉江重点港口布局充换电站,因地制宜开通特色精品航线,打造现代航运示范区、水上旅游先导区和公务船改革先行区,建造智能船舶产业园和基地,参与组建湖北省绿色智能船舶制造业创新中心,丰富绿色智能船舶应用场景,助力湖北船舶基础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据许正山介绍,长江船舶供应链平台将围绕“标准化研发设计模式、工厂化批量生产模式、规模化应用示范模式、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打造绿色智能船舶产业新高地。打造船舶供应链公共信息服务平台,3年内实现平台年度交易额500亿元以上。打造船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力争3年内,湖北新能源船舶产业市场份额占长江流域30%以上,实现年直接制造产值400亿元。打造绿色船舶资源循环产业基地,实现年产值10亿元。打造规模应用场景,推广环长江、汉江、江汉运河810公里“黄金航道圈”和三峡翻坝运输航线,实施气化电化长江、汉江、清江、丹江口库区等示范行动,实现绿色智能船舶运力50万载重吨。打造绿色智能船舶制造业创新中心,研发6型长江干线型长江支线标准船型以及公务船、旅游船等标准船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