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娱乐动态
九游娱乐平台:聚焦互联网+5G技术引领船海智造新风尚
造船业是我国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基础和重要支撑。在国家两化融合发展的战略指导下,数字化造船技术近年来已逐渐融入船舶制造业。我国要着力改变造船业“大而不强”的局面,就要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中国造船业尽快实现智能化。“互联网+5G技术”行动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提出,为我国造船业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创造了机遇,同时也带来重大挑战。
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船舶制造技术融合,大力推动智能制造,能够快速提升船舶建造质量和效率,降低成本和资源能源消耗,是增强我国造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加速产品创新和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手段,更是构筑我国船舶行业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重要举措。我国船舶工业要顺应“互联网+5G技术”浪潮提供的重要“风口”,快速迈向船海智造高端化。下面小编就为你盘点一下“互联网+5G技术”在我国造船行业的应用!
2020年初,沪东中华造船联合中国联通,运用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焊接工艺,通过信息化手段来保障焊缝质量,提升焊接效率。据专家介绍,目前沪东中华造船厂切割装焊车间内四万平米的厂房已采用5G室分的方式进行了覆盖,400台数字化焊机已通过5G 网络进行互联互通,通过焊接群控管理平台,将“工艺要求、焊接参数、设备状态”等质量参数与现场“工程派工、班组人员、物量业绩”等管理信息融为一体,实现了“焊机参数预控、焊接过程监测、焊后质量追溯、设备预测维护”等目标,形成“分、派、领、完、结”的工程闭环管理,实现焊接过程规范、质量、成本可控。
沪东中华造船厂与中国联通合作,将5G结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深度融合于船舶制造,为其整合生产资源、升级改造传统工艺设备及流程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进一步助力百年造船厂开启智能造船时代。
在船舶制造领域,中国联通与多家大型龙头造船企业携手打造了全球首个结合5G技术的船舶自组网应用,成功实施了全球第一个5G自动化码头改造,并已落地了“5G+工业互联网”六大应用场景。除了智能焊机联网群控相关应用外,还包括基于5G的机器视觉检测,基于5G的AR/VR应用,基于5G的船舶自组网,基于5G的AGV应用以及设计协同平台应用等,为造船企业提供了多样的“5G+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为船舶制造行业智能化升级提供了多维度助力。
例如,针对大型船舶钢结构分段精度测量提出的基于5G的机器视觉检测方案,使用工业相机+靶点的测量模式,通过5G专网及边缘云,实时回传、解算现场拍摄图片,并生成点位文件。该在线测量模式替换了传统的全站仪离线测量模式,测量时间从原来的3-4小时,缩短至了30分钟内完成,测量效率提升了400%,加快了分段装配线的生产节拍。
2019年5月15日,南通移动联合招商局邮轮制造有限公司和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在南通海门招商重工基地成功开通5G NSA基站,并实现船舶制造行业5G移动信号首覆盖和应用,揭开了5G网络应用的“神秘面纱”,也开启了全国首例“5G+船舶制造”的新篇章。同时,这也是南通地区首个基于5G技术的智能制造项目,标志着南通在智能制造领域迈出了铿锵有力的坚实一步。
据悉,招商局邮轮、南通移动、爱立信已完成招商局邮轮制造海门厂区5G网络覆盖,并计划在2019年共同探索基于船舶智慧设计及维护的5G+AR辅助生产应用,即借助在5G场景下,通过可视化增强现实信息的叠加,进行远程设备安装维护、快速巡检、设备交互等行业智能应用。而且,三方将联合开展基于5G的无人机厂区巡视方案的研究,并深入挖掘基于5G技术的其他制造场景需求。
“5G+船舶制造”项目的首次落地,大幅提高了船舶制造业的工业智能化水平,为5G技术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确保项目实施,三方技术专家联合创新团队历时短短10天,完成了从天线基础浇筑、光缆布放到应用设备安装和调试的工作。基于移动5G超高速率和超低时延的特性,在招商局邮轮外场搭载过程区域部署了4K高清摄像头和全景直播摄像头。通过有线K直播和全景直播视频到展厅流媒体服务器,用户可以在展厅借助5G终端,利用VR头显或大屏幕,实时观看船舶分段舾装、总段拼接和船台船坞搭载过程。通过VR全景直播的部署,招商局邮轮管理人员可以直接实时地监控生产进度和人员安全情况。
技术创新团队相关5G技术专家表示,一段几秒钟的VR视频,数据流量可以达到几百兆。VR对传输延迟极其敏感,延迟必须保持在毫秒级才能缓解视觉的“晕眩感”,5G网络的高速率、低时延特性恰恰解决了这些问题。
南通中远川崎将“两化”融合、智能制造作为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主攻方向和制造方式转型的重要途径;以数字化精益设计为源头、集成化系统为支撑、自动化/智能化设备为手段,形成智能化生产线的研发和定制能力。
在中远川崎的智能车间,以前的切割、焊接、涂装都是人工作业,现在则实现了自动化或智能化,现场仅有几个做辅助工作的工人。
钢材的划线和切割全部由机器人完成,工人只需用电脑确认操作和在旁边查看就行,1个人可以完成6个人的工作量。而且,原来切割一个分段所需钢材需要3天,现在半天就可以完成,每天可切割完成160~170根角钢。
在焊接环节,用七轴的机器人替代了传统的人工电焊,一组四台白色的机器人举着焊枪,相互配合,有的拍照,有的翻身,有的焊接。机器人能够更加精确地控制焊脚,使焊材消耗减少30%左右,焊道成形美观,打磨作业减少,打磨耗费的工时和消耗材料也大幅减少,作业环境变得更加整洁。
切割完成后的每一块钢板都有一串数字,标明未来它和哪一块钢板进行对接,焊在哪里,怎么焊,在船体上是哪个部位等等。所有型材、条材的切割尺寸、标准等信息都由企业设计部设计、修正后,输入信息系统;联网的自动化生产线依照规格进行分料、切割、运输等,确保了产品品质的精准性与稳定性。由于前期的数字化制造,中远川崎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无余量造船。
到了船坞,同样看不见几个工人。在后台,要做的只是轻点鼠标,发出各项执行指令,控制机器人来造船。
造船业拼的是成本控制,主要用修正总吨工时这个数据来衡量,也就是完成一个单位工作量耗费的时间。全国造船业平均的修正总吨工时在28左右,而中远川崎只有15.3,只有全国水平的一半多。
云洲5G无人船搭载高清摄像头、水质采样设备及在线检测仪的设备,可以采集水域信息,自动绘制水质分布图、生成采样报告及检测报告。
依托5G通信技术极高速率、极大容量和极低时延三大明显优势,辅以遍布水域的水质监测传感器以及远程控制的机械臂污水取样设备,云洲5G无人船可以实现水域信息高清视频实时回传、VR后端演示、水质监测、无人船远程控制应用以及自动驾驶控制,彻底改变传统水文测量、水质采样监测、暗管探测和环境执法巡逻等水生态环境监测监管模式,使水环境监测治理无人化和智能化,有效增强数据精准度,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云洲智能紧跟通信技术发展趋势,抓住5G通信技术发展机遇,积极探索无人船舶发展方向。与爱立信、中国移动深度合作,运用5G技术共同打造了5G无人船产品与解决方案,充分运用技术革新红利,推动5G技术的应用与创新,助力提升和改善水生态环境。
云洲智能依托5G技术优势,面对不同领域需求,推出更多搭载5G技术的无人船产品,为传统水上作业带来无人化、智能化变革,推动世界进入水上智能时代。
想了解更多互联网+5G技术在造船业的应用请参加“中国船海智造互联网+5G赋能大会”
主办单位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船舶与海洋工程》理事会支持单位上海市船东协会、江苏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承办单位南通象屿海洋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协办单位海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