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娱乐动态
九游娱乐网站:建设智能船厂至少有3大难关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2021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和优秀场景名单,船舶行业多家主机制造企业榜上有名。这为船企加速智能制造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推广应用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目前,我国船企智能制造水平已有了较大提升,多种类型的智能制造生产线投入运行,为改善作业环境、提高安全系数、降低劳动强度、提升生产效率、稳定产品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不过,船舶智能制造仍等方面存在较大障碍。突破这些瓶颈,才能真正为船舶制造插上“智能”翅膀。
可靠的智能装备,是发展智能制造的基础。我国船企在核心智能装备方面存在短板,可供使用的智能装备局限于少数生产运行环节和流程,不仅种类和总量少,适用性也有待提高。部分船企早期从国外引进了少量先进装备,随着智能制造的持续推进,目前正迫切需要国产智能装备的支撑。相关专家分析,智能装备供应商难以很好地理解造船业务流程、具体需求以及上游信息系统的数据生成,这导致国产智能装备研制十分困难。提升定制化研发和协同开发能力,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唯一途径。一方面,智能装备供应商必须深入了解船企的工艺流程和效率瓶颈,不断提升设备定制化生产能力和与客户协同开发能力;另一方面,船企也应积极推动设计、生产制造模式的转变,促进研制适合我国船舶行业的智能装备。
必要的资金投入,是建设智能船厂的保障。智能生产线投资巨大,不仅包括智能化设备购置、智能管控平台开发支出,还涉及操作工人聘用、高技术设备维修等方面的成本。尽管全球新造船市场超预期回升,但造船企业盈利空间仍较小,与上游的钢铁行业和下游的航运行业形成巨大反差。在船企经济效益受限的背景下,这些投入势必给船企带来很大的压力,在推进智能制造上显得“有心无力”。业内专家建议,应通过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行业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将成功经验辐射到全行业;根据实际运行效果,对船舶制造智能生产线推行先建后补等财政补贴或税收优惠政策,激发船企创新活力。船企也应转变观念,牢固树立科技创新是发展第一驱动力的理念,在推进智能制造上舍得投入、加大投入。
科学的实施路径,是实现“智能船厂”的指南。不同行业推进智能制造的基础和路径存在较大差异。相比汽车制造为代表的流程工业以及工程机械制造为代表的离散制造业,船舶建造具有高度离散化、定制化部件多、自动化程度偏低的特点,要实现工厂层级的全面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极其困难。缺乏科学、清晰、合理的智能制造实施规划和路径,是当前许多船企推进智能制造面临的困境。在这方面,行业内外的一些成功经验可以提供很好的思路,即聚焦船舶制造主要工序,分步建设智能车间,以关键工序的自动化、智能化改造为突破点,持续构建更广泛的智能生产线,完成智能化技术和装备在船体、管路、平面分段等数字化智能车间的全面布局,逐步形成完善的船舶智能制造体系。
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发展先进高效的制造模式,在制造技术上完全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是从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跨越的必要内涵。掌握数字化、自动化和精益生产等基础技术,逐步实现厂域空间全网络覆盖、物联网技术大量应用、大数据技术在局部领域应用,制造装备智能化由“多点”向“多线”集成,形成高效柔性造船流水线,才能一步步接近“智能船厂”目标。在新时代新的竞争环境下,我国船舶工业必须抢占智能制造技术的制高点,构筑新的竞争优势,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