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中国)娱乐 - 官方网站

九游娱乐网站:《智能船舶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九游娱乐

九游娱乐动态

九游娱乐网站:《智能船舶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2025-06-24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7.数字孪生(BG)。包括数字映射标准,用于规范智能 船舶物理场景与数字孪生模型场景的实时同步映射;协同交 互标准,用于规范物理场景与数字孪生模型场景的信息协同 交互。

  3.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BC)。包括网络安全标准,用 于规范智能船舶网络结构安全、环境安全、软硬件安全、访 问控制、入侵防范等;信息安全标准,用于规范智能船舶数 据信息管理、应用、防护、测试等安全要求。

  4.数据管理与应用(BD)。包括数据处理标准,用于规 范数据清洗、数据集成、数据规约、数据转换等要求;数据

  九游娱乐平台 九游娱乐app

  三、建设内容 (一)基础共性标准。包括术语(AA)、分级分类(AB)、 标识编码(AC)、电磁兼容(AD)、质量与可靠性(AE)、 安全运行与风险评估(AF)等 6 部分,如图 2 所示。

  (二)关键技术应用标准。包括信息感知(BA)、网络 与通信(BB)、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BC)、数据管理与应 用(BD)、系统集成(BE)、分析与控制(BF)、数字孪生(BG)

  结构和格式标准,用于规范数据结构和文件格式、交互和存 储;数据库标准,用于规范数据库内容、结构等建库要求; 大数据应用标准,用于规范大数据、云计算方法以及服务方 式等。

  5.系统集成(BE)。包括硬件集成标准,用于规范智能 船舶后台系统、传输系统、终端系统等集成要求、集成管理 等;应用集成标准,用于规范智能船舶应用功能和应用软件 的集成要求、整合方法。

  数字孪生标准:典型场景数字孪生模型构建标准、虚实融合场景 实时映射标准,虚实融合场景多物理量协同交互标准。

  (三)智能船舶设计标准。包括智能船舶设计标准主要 包括总体设计(CA)、感知布局设计(CB)、综合管控设计 (CC)、数据中心设计(CD)、安全保障设计(CE)等 5 部 分,如图 4 所示。

  3.标识编码标准(AC)。对智能船舶系统设备进行唯一 标识与解析,用于建立涵盖船舶全生命周期的统一实体标识 和编码体系。

  4.电磁兼容标准(AD)。对智能船舶全船以及相关电气、 电子系统设备电磁兼容性技术要求、控制、评价等进行规定。

  5.质量与可靠性标准(AE)。对智能船舶系统设备、软 件的质量与可靠性的管理、控制、评价等要求进行规定。

  3.综合管控设计(CC)。从可靠、安全、可信等角度, 对智能船舶管控设计要求进行规定。

  4.数据中心设计(CD)。对智能船舶信息集中处理、存 储、传输、交换、管理等物理空间要求进行规定。

  5.安全保障设计(CE)。基于智能船舶不同等级的安全 风险和事件类型等,对船舶的安全保障设计进行规定。

  (二)建设目标 到 2022 年,初步建立智能船舶标准体系,制定 30 项以 上智能船舶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研究提交国际标准立项草 案 5 项,基础共性标准形成支撑,关键技术应用标准取得突 破,智能船舶设计、智能船载系统及设备、智能船舶测试与 验证标准初步满足智能船舶辅助决策、安全防护等发展要 求。到 2025 年,建成较为完善的智能船舶标准体系,基础 共性、关键技术应用、智能船舶设计、智能船载系统及设备、 智能船舶测试与验证、岸基服务、运营管理等标准协调配套, 满足智能船舶设备智能化升级、测试与验证能力提升以及实 现远程控制等要求,达到国际先进造船国家同等水平。 二、标准体系结构和框架 智能船舶标准体系框架(图 1)由基础共性(A)、关键 技术应用(B)、智能船舶设计(C)、智能船载系统及设备(D)、 智能船舶测试与验证(E)、岸基服务(F)、运营管理(G) 等七部分组成。同时,本指南根据实际发展需求,区分了第 一阶段(2021 年至 2022 年)和第二阶段(2023 年至 2025 年)标准建设重点。

  信息感知标准:传感器、可见光与红外景象目标识别设备等船舶 航行态势感知设备以及水下环境感知设备标准,传感器组网、感知点 布局等传感网络标准。

  网络与通信标准:船域网络组网、通信协议与接口、数据传输与 交换、现场总线等有线网络标准,船-岸通信协议、数据传输与交换、

  移动终端等无线网络标准。 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标准:网络结构安全、链路安全、访问控制、

  一、总体要求 紧密围绕制造强国、海洋强国、交通强国建设战略目标, 落实《智能船舶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 年)》《智能航运 发展指导意见》《船舶技术法规体系框架(2020)》总体要求, 以推动智能船舶科研开发和工程应用为重点,建立健全适应 智能船舶发展需求的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标准的支撑和引领 作用,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促进我国船舶工 业高质量发展。 (一)基本原则 对标先进,国际接轨。全面满足国际造船新公约新规范 要求,广泛采纳先进适用的国际标准和国外标准,加强国际 交流合作,鼓励联合开展国际标准研制。 体系完整,急用先行。覆盖智能船舶研发设计、测试验 证、产业配套、检验认证、运营管理等领域,结构合理,界 面清晰,突出重点,急用先行。 创新引领,跨界融合。充分体现信息化、网络化、智能 化新技术应用需求,推动技术融合与产业融合,适应智能船 舶、智能航运、智能港口和智慧物流一体化发展需要。 开放包容,动态更新。保持体系的开放性,鼓励大胆探 索和协同创新,及时纳入国内外智能船舶发展最新技术成 果,保持标准体系的动态更新。

  密码体系等网络安全标准,数据安全管理、数据加密、数据恢复等信 息安全标准。

  数据管理与应用标准:数据清洗、数据存储等数据处理标准,数 据结构与格式标准。

  系统集成标准:智能船舶设备和软件集成能力要求、集成架构、 调试方法、协同交互标准,船岸计算能力与资源管理能力集成标准。

  分析与控制标准:分析模型、信息-知识转化、信息推演与辅助 决策等分析决策标准,多智能体协同优化控制、决策-执行命令转化 等控制执行标准。

  6.安全运行与风险评估(AF)。对智能船舶全船和相关 系统、设备、软件以及岸基中心安全运行与应急处置等技术 要求、评价等进行规定。

  术语标准:智能船舶通用术语、岸基服务术语等标准。 分级分类标准:智能船舶分级分类标准,智能船舶信息感知、数 据传输与交换、数据分析与应用、辅助决策、自动控制、安全防护等 分级标准。 标识编码标准:智能船舶系统设备编码与标识标准,智能船舶设 计文字标识标准。 电磁兼容标准:智能船舶系统设备电磁抗扰和电磁干扰、电磁防 护措施、电磁兼容性能测试等标准。 质量与可靠性标准:智能船舶可靠性设计、试验与评估等标准。 安全运行与风险评估标准:智能航行等关键系统设备安全与风险 评估标准,智能设备安全配置管理、日常运行安全管理标准,监测报 警、应急响应管理、应急机制、事后处置等标准。

  1.信息感知(BA)。包括信息采集标准,用于规范智能 船舶各类信息采集设备的技术参数和应用要求;传感网络标 准,用于规范智能船舶传感设备组网、数据质量等。

  2.网络与通信(BB)。包括有线网络标准,用于规范智 能船舶船载有线网络、岸基有线网络的设备应用与网络建 设;无线网络标准,用于规范智能船舶 WLAN、4G/5G、卫 星通信等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及网络建设。

  CA 总体设计 CB 感知布局设计 CC 综合管控设计 CD 数据中心设计 CE 安全保障设计

  1.总体设计(CA)。对智能船舶的功能目标、系统架构 等进行规定,用于明确智能船舶总体设计要求。

  2.感知布局设计(CB)。从全船布局角度,对船舶环境、 船舶状态、系统设备信息等感知层设计要求等进行规定。

  1.术语标准(AA)。对智能船舶相关术语、定义(或解 释性说明)及所对应的英文名称等进行规定,用于统一相关 概念,说明其内涵或外延。

  2.分级分类标准(AB)。根据智能船舶船型、应用场景 及智能化功能等,对船舶智能化水平与自主程度等级进行划 分;对相关智能系统设备进行分级分类,用于明确各级各类 智能船舶属性特征、能力要求和涵盖范围。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