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中国)娱乐 - 官方网站

九游娱乐:益阳职院破界生长湖南日报-九游娱乐

九游娱乐动态

九游娱乐:益阳职院破界生长湖南日报

2025-07-22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近年来,益阳职院勇担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新使命,在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教育强省中彰显职教新担当新作为——

  在洞庭之滨,一场职业教育的深刻变革正在悄然发生。益阳职业技术学院,这所扎根湖湘大地的高职院校,正以破界者的姿态,重新定义着职业教育的边界与可能。

  “益阳职院是一所没有‘围墙’的高职院校。”益阳职院党委书记胡康平形象地诠释着何谓“破界”。

九游娱乐:益阳职院破界生长湖南日报(图1)

  九游娱乐平台 九游娱乐app

  走进今天的益阳职院,传统的办学模式正在被打破:开放办学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专业与产业无缝对接。在这里,产业园区就是教学现场,企业车间就是实践课堂,技术难题就是研究课题。这种顺势而为、融合创新的转变,正是益阳职院在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教育强省征程中交出的“破界”答卷。

  打破职教围墙,方能链接产业未来;开放办学边界,才能赢得发展空间。益阳职院深谙此理。

  早在2017年,益阳职院即与益阳高新区合作,在中南电商产业园创办“益阳职院中南电商学院”。该校由此成为我省高职院校中,率先将专业办进园区、建在产业链上的高职院校之一。

  2020年,又与益阳高新区深化合作,在园区建立高新产业学院,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融合。这也是我省首个建在园区的产业学院。

  2022年7月,更在益阳高新区东部产业园内新建高新产业学院校区,2024年9月投入使用……

  益阳职院这一打破“围墙”,在产业园区办学的行为,不是简单的空间迁移,而是一场办学逻辑的重构。

  九游娱乐平台 九游娱乐app

九游娱乐:益阳职院破界生长湖南日报(图2)

  “把课堂搬进园区,车间即教室,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共同备课,技术难题直接转化为教学案例。”益阳职院高新产业学院院长黄科军介绍。

  在这里,学校有企业元素,课堂场景感更强。教学楼内,随处可见园区明星企业的文化和专业人才需求;在这里,学生们的老师,不只有益阳职院的教师,还有企业的技能大师。学院与企业共建教师工作站、技能大师工作站,推行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双导师”制,让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在这里,益阳职院的老师也是工程师。他们进到车间,与技能大师共同解决技术难题,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又在实践中提升理论。

  双向奔赴,双元育人,校园双赢。2023年6月以来,高新产业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1%以上。入学即入岗、毕业即就业的培育模式,更让不少毕业生短时间内迅速成长为维仕科技、艾迪奥电子、信维电科等企业的技术骨干或储备干部。

  这样深化产教融合的故事,在益阳职院还有不少。近年来,该校在开门办学理念引导下,以“破界”为笔,以“融合”为墨,与200来家企业建立起了深度合作。

  2020年,益阳职院与奇瑞控股集团成立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奇瑞汽车学院。这是该校第一次在企业设立校区,至目前已累计向奇瑞集团输送各类人才1500多名。

九游娱乐:益阳职院破界生长湖南日报(图3)

  2024年6月,益阳职院又与奇瑞集团共建奇瑞新媒体直播体验中心,这是奇瑞星途全国首家校企示范实训基地。校企双方以新媒体直播体验中心为依托,共同组建奇瑞营销班和奇瑞售后班,为奇瑞集团输送销售体验师、星途大使、新媒体专员、新媒体经理等岗位的技术技能人才。

  从洞庭湖畔到非洲大陆,益阳职院也以开放的姿态,书写着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新篇章。

  学校携手隆平高科等领军企业,为埃塞俄比亚开发饲养管理技术标准2项。通过引进或外派Boro Jo、郭洁平等国际专家,组建高水平国际化师资团队,该校在2023年成为中非经贸合作职业教育产教联盟常务理事单位。

  在国际竞技舞台上,益阳职院学子大放异彩:斩获“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学校精心打造的《税收管理与筹划》《网络营销》2门全英文精品在线课程,成为传播中国职教智慧的重要窗口。

  “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在于与产业同频共振。”益阳职院党委副书记、校长黄维民表示,“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个专业都在产业沃土中生长。”

  服务产业需求导向,精准对接区域经济发展,是益阳职院专业建设的核心逻辑和根本遵循。

  近年来,益阳职院全面对接地方产业需求,围绕湖南省“4×4”现代化产业体系、益阳市“334”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战略,形成与环洞庭湖生态产业链相适应的“一体两翼”专业集群,即以农工商为底蕴,以船舶制造业为主体,以智慧农业、农村电子商务为两翼的专业新集群。

  专业跟着产业走,平台围着专业建。一批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在益阳职院牵头组织下应运而生——

  基于区域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情况,该校2022年成立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开设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专业。与益阳高新区、信维科技有限公司组建益阳市电子信息市域产教联合体,成为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单位,共同服务益阳电容器、PCB重点产业。

  学校牵头成立“湖南省农村电商产教联盟”并任理事长单位,同时成为全国智慧农业等12个国家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通过“联合体+共同体”双轮驱动,实现校企协同育人、协同创新、协同服务。

  专业瞄准产业,顺应市场发展趋势,动态调整专业。至目前,益阳职院有教育部认定国家骨干专业1个、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1个、省级一流特色专业群1个、省级精品专业1个。

  2022年,益阳职院成功入选省楚怡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三大专业群均入围省楚怡高水平专业群。

  以“职教二十条”、《湖南省职业教育条例》为指引,益阳职院制定《教育教学成果建设培育管理办法》,形成“教学成果奖、精品课程、专业教学资源库、教材、标准建设、教师竞赛”和“学生竞赛”的“6+1”项目培育机制,实现课程建设的系统化、制度化。通过专家指导、AI赋能智慧课程等靶向培育,形成“库存储备、孵化培育、成果产出”闭环。目前,该校已建成省级在线门,夯实“金课程”建设基础。

  益阳职院紧扣“三全育人”要求,打造职教特色育人矩阵:以德润心,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以技强心,创新“赛教融合”培养模式;以爱暖心,完善“三全育人”支持体系;以文化心,培育新时代工匠精神。至目前,该校获批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1个,承担教育部思政质量提升项目15项、省级项目18项,建成7个思政教育实践基地,培育国家级、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3门。

  通过构建“德技并重、育心育能”的培养体系,实现了从“技能传授”到“人格塑造”的升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心中有爱、眼中有光、手上有技”的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种育人模式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展现了新时代高职院校的育人担当,为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建设教育强省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

  早在几年前,益阳职院就着力推进“人才兴校战略”,对教师大力实施“双师培养计划”——站上讲台,能当好传道授业的讲师;下到工厂,能做好精通技术的工程师。为此,学校提出一条“硬杠杠”:每位专业教师必须外联企业,无课时就去企业车间顶岗,同时当好“兼职工程师”,参与企业技术革新,做企业技术后盾。近三年,有100余名教师深入企业开展实践锻炼和“双师型”教师技术技能培训等。

  为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该校出台了《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办法》,书记、校长挂帅深入高校、企业现场招聘引进高层次人才,锚定学校长远规划,培育由35岁以下教师组成的6个类别指导团队。

  近年来,益阳职院教师参加各类教学技能竞赛在国赛(行业赛)获奖9项,省赛(行业赛)获奖26个。立项“楚怡”行动计划建设项目7项,获评湖南省高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获批湖南省芙蓉计划2项、省农业职教名师2人、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24名、国内访问学者13人,评聘正高级人才18名。

  益阳职院深刻把握“金基地”建设的战略意义,将实训基地作为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学生能力提升的核心平台,通过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效率利用,真正实现“做中学、学中做”,打通从课堂到岗位的“最后一公里”。

九游娱乐:益阳职院破界生长湖南日报(图4)

  该校以“真场景”锻造“真本领”,持续升级实训设备,建成实验实训室127个,校企共建实习实训或产教融合基地10个,将真实生产环境、工艺流程、技术标准融入教学环节;以“强竞赛”倒逼“强技能”,推行“课赛融通”改革,把竞赛标准转化为教学标准,学生技能竞赛获奖数量翻番;以“双循环”保障“高质量”,建立“校企双元”实训管理机制:企业工程师驻校指导,教师定期下厂实践,确保设备与技术同步更新。

  “金基地”建设不仅夯实了人才培养的根基,更成为服务区域产业的“桥头堡”。益阳职院通过实训基地共享、技术培训输出,年均为本地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员工提供技能培训超5000人次,完成技术改造项目数十项。2024年,该校获得湖南省“科技+”大学生创业大赛一等奖;2025年,在湖南省首届“金种子杯”大学生创业大赛中,斩获“未来产业赛道”金奖,两个赛项均是高职院校唯一一等奖。

  益阳职院以“金教材”建设为抓手,打破传统教材的学科壁垒,构建“校企双元开发、内容动态更新、岗课赛证融通”的新型教材体系,真正实现“车间进课本、案例进课堂、标准进教案”。

  通过“金教材”建设,益阳职院学生岗位适应周期缩短50%,企业反馈“毕业生上手即用”。该校先后入选国家级、省级职业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3部,获评湖南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秀等级评价2项。该校以教材为纽带,真正实现了“车间与课堂共呼吸、产业与教学零距离”。

  益阳职院以“五金”铸就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高地,开启职教内涵式发展新境界。近两年,专升本学生204人。农业学院毕业生次多吉,创办藏香猪养殖合作社,年销售额达到89万元。汽车学院毕业生朱洪彪,跟随国家级技能大师王建国学习,获得“全国汽车技术虚拟大赛特等奖”,成为奇瑞汽车优秀的技能培训讲师。该校获评全国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等国字号荣誉;连续两次获评省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是一流特色专业群建设院校、“楚怡工匠计划”试点院校、“现代学徒制”和“1+x”证书试点院校。

  在益阳职院的办学理念中,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从来不是附加题,而是必答题。

  益阳职院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是全省高职院校唯一的船舶工程类专业,是“楚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省一流特色专业群核心专业。

  依托该专业群,益阳职院为湘船重工等单位在精度造船、薄板建造工艺、高效薄板焊接、船舶三维生产设计等多个关键技术领域提供技术服务16项、获批发明专利6件、实用新型专利35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9件、外观设计专利1件;开展省船舶检修与检测职工培训、省民船制造业安全生产培训、省船舶焊工培训与考试(中国船舶检验局)、省船舶焊工培训与考试(中国船级社)等培训2000人次以上。相关成果获湖南省第五届教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1次;近5年为我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领域企业提供优秀毕业生近200人。而今,占据全省船舶产业产值七成的益阳船企,汇聚了一批来自益阳职院“现场工程师”。

  益阳职院依托办学资源、涉农专业优势,成立乡村振兴学院,建立省市两级专家工作站,创建乡村振兴人才库和涉农专业群师资库,培养农业新技术人才。该校联合富佳科技解决智慧育秧技术难题,帮助种田大户实现丰收;联合市农科院,在安化县等区县10余个生猪牛羊养殖合作社开展技术服务,解决企业共性技术问题;联合省水科院,帮助解决南县小龙虾养殖技术难题,提高养殖户生产效益。对大通湖农村水体污染问题开展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实现户均年污水处理电费控制在120元以内;对先锋桥村、龙凤港村乡村旅游项目进行整体设计和实施,有效促进当地农旅融合、文旅融合;利用大学生农特产品直播基地“农播汇”,帮助安化黑茶、南县稻虾米等地方特色产业开展网络销售,服务企业76家,助力益阳乡村振兴。

九游娱乐:益阳职院破界生长湖南日报(图5)

  益阳职院入选第三批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电商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暨村村播工程示范校,获评省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省派科技特派员先进派出单位。

  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浪潮中,益阳职院以科技之翼托举产业腾飞。学校坚持“应用导向、协同创新”,构建“平台共建、项目共研、成果共享”的科研生态。2023-2024年,立项各类科研课题160余项,其中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湖南省“楚怡”重点攻关项目2项及其他省部级项目30余项,省部级项目立项超过前5年总和。该校教师近3年公开发表论文700余篇(其中在SCI收录期刊等权威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22篇),出版专著20部,授权专利70余件。

  该校在产学研平台建设上持续发力。2021年,学校联合刘学军教授建立市级专家工作站。2022年、2023年,与富佳科技相继联合成功获批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农业农村部智慧育秧重点实验室1个。2024年,联合贵州大学原副校长周少奇团队建立省级专家工作站;联合湖南湘船重工、长沙理工大学建立省级博士创新站。

  该校开展“百师进百村”活动,分批次遴选100名省、市级科技特派员、专家、教师,精准对接益阳市100个村,打造益阳乡村振兴理论研究高地、人才培养高地、科技研发基地、社会服务基地、文化传承基地、生态文明实践基地。3年下来,硕果累累:一批鲜活案例融入培训课程,培训近3万余人次,挖掘培养超500名乡村创业领头雁;现代农业学院艾金龙团队自制全流程小龙虾生态养殖培训课程,研究“育养分区”的科学养殖方法,小龙虾体重从平均25克增长到35克,上市时间也拉长;现代农业学院师生团队针对桃江笋竹产业,开发笋用林精制有机肥,成果服务于6万亩竹林,助力带动4万余农民投身竹笋产业,促进解决1.2万余个就业岗位……“百师进百村”助力乡村振兴和“创建楚怡耕读育人教育赋能洞庭湖区乡村振兴”入选第五届、第七届省属高等院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

  继续教育学院深化产教协同,开展生产性实训与非学历教育,近5年累计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近 10 万人次,年平均培训量达在校生规模2倍以上,满意度超95%;积极拓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5年组织9000余人次考核,为区域技能人才成长搭建“认定、提升、就业”通道;成立社区学院,面向居民、中小学生开展生活服务与技能培训,累计2.2万余人次参与。

  益阳职院获评省自主就业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社区学院培训项目入选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益阳职院持续破界——破产业与教育的界,破学校与社会的界,破今天与未来的界。

  在建设教育强省的新征程上,这种“破界生长”,正是湖南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生动注脚。(本版图片由益阳职院宣传统战部提供)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