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中国)娱乐 - 官方网站

九游娱乐:青岛工程职业学院:“新工科”背景下如何做强职教特色?-九游娱乐

九游娱乐动态

九游娱乐:青岛工程职业学院:“新工科”背景下如何做强职教特色?

2025-06-10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青岛工程职业学院秉持“知行有度、刻意求工”的校训,突出工科职教特色,以培养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智能家电技能人才为目标,深化产教融合,为区域经济发展贡献职教力量。

  2024年12月,第三届全国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技能大赛时隔4年重回青岛。全国30支代表队、914名技能高手在5项赛事中进行了“巅峰对决”。作为大赛的协办单位,青岛工程职业学院实现了实战砺能、圆满收官:不仅在赛务保障、资金保障、志愿者服务等方面高质量完成大量支持和服务工作,受到了大赛组委会的肯定;刘洋、周勇志、刘福智、陈汝亮等师生还将多枚奖牌收入囊中,实现了学院在国家一类职业技能大赛中的新突破。

  这次成绩既体现了青岛工程职业学院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教学模式改革,促进技能大赛与实训教学深度融合的决心;又凸显了学院紧跟青岛产业布局,进一步构建并完善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青岛工程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李群与本刊对话时表示,新型工业化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大规模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职业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中有自己的使命和担当,“新双高”建设强调以“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为导向,为此学院积极服务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满足青岛产业发展需要,秉持“知行有度、刻意求工”的校训,突出工科职教特色,以培养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智能家电技能人才为目标,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

九游娱乐:青岛工程职业学院:“新工科”背景下如何做强职教特色?(图1)

  九游娱乐平台 九游娱乐app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精心打造,青岛工程职业学院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于2024年4月顺利结项,进一步优化了学院的专业建设、教学质量、人才培养,提升了社会影响力。其中智能制造专业群、海洋药品智造专业群入选山东省高水平专业群,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专业入选青岛市产教融合示范专业。

  “新产业引领新专业,强专业支撑强产业。”李群表示,学院以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和8个院级专业群建设为抓手,开设的45个专业精准对接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智能家电等产业,实现专业设置与青岛市“10+1”创新型产业体系高度匹配。

  “专业跟着产业走,围着企业转”的背后是核心课程、资源、教材的体系建构,职业教育“教什么”“学什么”也与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李群表示,通过融入数字化理念以及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学院双向发力加强教学建设。一方面,学院投入200余万元,围绕数字化课程平台、在线精品课程、专业教学资源库,重点聚焦核心课程建设,推动教学资源提质培优。目前,学院数字化教学覆盖率达100%,“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获评省级职业教育在线余门校企合作课程,建设6个优质专业教学资源库。另一方面,学院聚焦教材建设,根据行业最新标准和技术发展,将企业的最新技术和经验融入教材中,开发契合专业需求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打造内容新、方法实、有引领性的新形态教材,校企合作开发教材10余本,有效培养了一大批与市场前沿高度适配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李群表示,下一步,学院将根据区域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优化专业设置,实施“人工智能+”工程,重点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等方向深耕。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应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等7个新专业已获批。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专业群建设,不断优化专业布局,加强专业间的交叉融合,提升专业群的整体实力。

  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70%以上的新增一线从业人员来自职业院校,职业院校已成为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的主阵地。作为工科特色职校,如何进一步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李群表示,学院深化“综合素质+技能特长”育人模式,构建了立体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新生态。一方面,学院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在五育并举基础上,细分了22个维度、45个成长观测点,构建学生、教师、家长、企业等立体交互、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全方位激励学生成长为高素质技能人才。另一方面,学院自主研发建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通过系统客观、真实、实时记录学生成长全过程,用信息化手段数智赋能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推动育人机制向专业化、精细化、个性化方向发展。

  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新生态中,“书记院长面对面”座谈会、博观大讲堂、高雅艺术进校园、“三下乡”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成为人才全面成长的沃土。这些活动充分挖掘了个人的特长和兴趣,实现个性化教育。其中,学院尤为注重学生的技术技能提升,将其作为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

  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是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建设内容。李群介绍说,围绕人才技能培养,学院进行了贯通培养、订单培养、学徒培养、现场工程师培养等培养模式创新,取得了良好成效。2024年,学院与青岛地铁运营有限公司、青岛海信模具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组建订单班,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为进一步拓宽职业院校学生的成长成才路径,学院积极推进与临沂大学、聊城大学等的合作,开展模具设计与制造、药品生物技术和工业机器人技术等3个专业的“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工作,促进职普协同创新、优势互补。

  育人模式创新离不开师资队伍的建设。李群表示,学院建立完善《教师教学专业化培养手册》,构建“院级—省级—国家级”三级递进、相互贯通的教师教学能力培育体系,分为“教学生手—教学熟手—教学能手—教学高手—教学专家”5个阶段开展进阶式培养,实现教师的阶梯式发展。“学院深耕教师专业化培养,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教育主管部门教学、技能等赛项。2024年,在省级教学类评选中实现5个项目零的突破。”

九游娱乐:青岛工程职业学院:“新工科”背景下如何做强职教特色?(图2)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低空经济正逐步成长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新引擎。2024年10月,学院与青岛哈威工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共建低空经济产业学院、青工菁英飞手培训中心、低空技术人才中心等领域开展合作,打造了青岛市第一个低空产业人才储备基地。此外,学院在多个领域交上了产教融合的精彩答卷。2024年11月,学院牵头组建山东省首家机械行业先进制造领域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中心,目前已涵盖领域内10家青岛市优质企业。2024年,学院还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与海信泰国公司共建泰国—班•墨学院(海信),双方以“中文+职业技能”培训为核心,输出优质职教资源,推动中资企业海外产业升级,促进中泰文化交流与教育合作。

  “通过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实现人才供给与岗位需求对接、教育服务与产业需求对接、教育创新与产业升级对接,确保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李群表示,截至2024年,通过“百家企业大走访”活动,学院已走访400余家企业,与中国联通、青岛地铁、海尔集团等多家区域龙头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累计合作200余家企业。学院牵头成立1个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和1个省级产教融合共同体,参与39个产教融合共同体,与歌尔、海克斯康等企业共建6个产业学院,推动教育资源与产业资源整合,深化“四个合作”和“五金”建设。学院还与山东省中估检机动车鉴定评估有限公司、浙江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共享10个生产性实训基地,充分满足学生实训教学、社会培训以及生产性实习的需求。如今,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产教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已能够让学生获得发展,让企业得到实惠,让学院尝到甜头。

  李群表示,近年来,学院从精准对接区域产业发展与企业人才需求,到深化校企合作实现融合育人、共建共享、促进教学,再到专业群建设、技能型人才培养和实训室建设取得显著成果,从工科职教的角度为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中国式现代化职业教育新篇章贡献智慧与力量。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