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娱乐动态
九游娱乐网站:智能航运中国要素与路径研究报告
《智能航运中国:要素与路径研究报告》系统梳理了全球智能航运发展现状,分析中国智能航运的核心要素与发展路径,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国际海事组织(IMO)将船舶自主程度划分为4级:辅助决策、遥控有人、遥控无人、完全自主,并推动《MASS规则》制定,预计2028年生效。欧盟通过MUNIN、AUTOSHIP等项目布局智能航运,聚焦自主航行系统、岸基控制中心等技术,挪威“Yara Birkeland”轮实现全电动自主航行,韩国KASS项目计划2024年推出完全自主船舶,日本MEGURI 2040项目完成多船型自主航行测试,覆盖沿海与内河场景。
政策层面,中国发布《智能船舶发展行动计划》《智能航运发展指导意见》,明确四阶段目标:2020年完成顶层设计,2025年突破关键技术,2035年形成标准体系,2050年建成高质量体系。技术应用方面,“智飞”号智能集装箱船实现远程遥控与自主航行,累计航程超2.5万海里;大连海事大学智能实训船下水,具备自主航行能力;珠海万山无人船测试场成为全球最大海上测试平台,支撑多类无人系统试验。
技术:涵盖传感器融合、自主决策、船岸通信、数字孪生等,需突破态势感知、自动避碰等关键技术。
装备:包括自主航行系统、远程控制系统、智能能效管理系统等,需实现设备集成与标准化。
基础设施:涉及远程操作中心、通信网络、测试场等,珠海“珠海云”号母船搭建智能观测体系。
人才:需构建“在船船员+岸基团队+第三方服务”协同模式,强化数字化与跨学科能力。
- 加强战略规划,加大政府投入,对标欧盟产业集群模式,培育龙头企业与初创生态。
- 推动技术、模式、监管协同创新,发展船舶编队、第三方服务等新模式,建立风险导向的监管体系。
- 促进政产学研协同,借鉴挪威NFAS、日本MEGURI 2040经验,组建产业联盟,推动技术共享与标准输出。
-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智能航运知识图谱,培养兼具航海技能与数字化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报告强调,智能航运是航运业转型的核心方向,中国需依托政策引导与技术积累,强化国际合作,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